浅谈会议发言

2018/04/06

如果你不是外向交流型的,那么在一些聚会或者会议你应该不止一次的被人评论“不爱说话、不怎么说话”。当被别人这么说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心里应该是不服气的,因为在公司聚会或者较大型的会议(含多层职级)上较少发言不代表其他场合你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这点你自己比谁都清楚。

很多人似乎对内向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内向的人,有沟通障碍,羞涩,难以交流。

好像,能言善辩是外向者独有的特点,而内向者支配在角落里顾影自怜。在大家看来好像外向的人永远要比内向的人更优秀。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

这个描述用在我身上简直精确,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没什么必要的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在屋内学习或者休息,稍感寂寞的时候和朋友聊聊天,玩的时候一两个朋友一起玩,公司的聚会很少有想去的,和其他人的聊天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不会投入太多的热情。

那么生活中并非十分沉默寡言的你为什么在公司聚会或者会议上就石化了呢?(开沟通能力真的十分低下的那类情况不予讨论)下面是我能想到的几种原因。

能拍板一些事情的人先发言了。

外向的人可能习惯先发言后思考,而内向的人习惯先思考后发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和不少外向的人接触感觉他们的习惯是这样的,比如最近部分聚餐谈起bilibilii上市

boss感叹:听说bilibili上市了

部门经理应声而答:是啊,人家做二次元的也苦苦挣扎了十几年到今天才上市。。。

听到这个饭桌各人面面相觑,bilibili从2009年创立至今满打满算也就8年多点,但是没有人会去纠正他说的话。首先他是领导,直接纠正他的话好像就是怼他,气氛可能转为争论,大家也都会不好意思,其次会打断他们之间的谈话。类似的种种张冠李戴经不起推敲的事情不一而足。

以前在上家公司总监找我们组问话问项目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一名组员应声而答月底就能完成。总监信以为真并以此作为期限。他的回答让组内成员惊呆了:首先这个项目很大,也才刚起步没多久,UI组的界面设计也还在探索中,后台也尚未就绪,我们组内部一些难点模块也尚未确定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耗时多少我们也还没估算,也不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了,所有参与项目的小组的花时都需要计算。结果产品把项目前期设计的功能模块砍掉一半,部门内部的节奏打乱,不满情绪蔓延,没几天才月中发言者就自行离职了。

有人把你想到的东西发言出来了。

一般没人会在会议上去重复相同的,那是在浪费时间。

性格使然,习惯性谦让,让别人先发言

没什么好说的,我认为是一种好品质

公司、团队塑造了这种氛围习惯

一开始有人在会议上习惯给你贴上了不说话的标签,那么接下来的会议、聚餐上你应该也就会失去说话的热情了。

此外聚餐过多追捧和贬低也会很无趣,说话者也许无意,但是捧不到点上无法引起共鸣,自然说话就没什么兴趣。贬低,说程序员不爱说话不善言辞、宅,有一些确实是表现,但表现不等于实质,这在我看起来更像是圆场,但是以贬低别人为前提的,若想让别人发言应诚恳的问问别人有什么想法说一下。

公司的这种氛围还容易演变形成二人转、甚至伪意见领袖的情况,具体表现就是很多人坐着听少数的那几个人讨论而甚少能参与进去,甚至就是一个人的侃侃而谈,尽管说的话漏洞百出。


不管是哪种原因,但较少发言是事实。

首先这世界上单论智商的话谁也不会比谁聪明太多,更多的是思维的差异和见识深浅的差异。

基于此,后面有幸主持组内的会议,有新人入职的时候我会安排在下班前半个小时开个介绍会,首先让新人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注意点名组内成员进行自我介绍。有什么问题需要开会探讨的也是逐一点名组内成员发言,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有独立发言的机会,从而筛选出值得商讨的观点话题。

事实上这一流程下来基本听到几个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也没关系,证明他们的交流也都没什么问题,这样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不适。

此后虽然各奔东西但还能保持者友好的联系,我想这和让他们能够发言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倾听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另外有幸和几个boss或者高净值的人(身价上亿)有过交流接触,发现他们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共性:喜欢询问、倾听别人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我这种甚少有太多兴趣和人聊天的人能面对面和他聊一个下午还能在晚餐饭桌上继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像我前面提到的,

单论智商的话这世界上谁也不会比谁聪明太多,更多的是思维的差异和见识深浅的差异。

​成功的人也许智商上并不比我们聪明,他们成功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们原因倾听其他人的想法,借助别人的大脑,这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Post Directory